西方国家是先有国而后有党,党是在国家的宪政体制中逐渐形成、成熟的,因而国家政权虽是政党争夺目标,但一旦某一政党获得政权获得执政地位以后,就获得了相对于政党组织的独立性,便开始依循宪法行使国家权力,党派之间的斗争也纳入宪法和法律范围内展开。
[6]审判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还有合议庭权力问题、审判人员和当事人关系问题、证据过于依赖法官自由心证问题、庭审和判决时间相隔过长问题、公开审判被随心所欲地限制问题,刑事证人基本不到庭问题,都有必要真正进行改革。二是明确案件开庭当天或者次日合议庭必须封闭起来立即合议并公开宣布定罪结果。
因此, 一开始领导的意图是为了实现国家的治,实现国家的安定和政权的稳定,加强法的控制功能, 将国家治理安定后,可以一心一意进行经济建设, 将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比如法院的审判方式改革、公开审判、加强合议庭权力、减少内部请示和联合办案、修改刑诉法后律师会见、辩护、无罪推定原则的实施、 审判中职权主义方式向当事人主义方式渐变、法官内部考任、律师统考、公安取消收审、 限制检察院的侦控合一体制、有限度地开放舆论监督、法院财政谋求中央单列、收回死刑权由中央级司法机关行使等等, 司法界的活跃局面是新中国司法制度建立以来少有的。值得担忧的是这种现象还在加深而不是消解。只有解决这个问题,中国现代意义的法官才能慢慢培养起来,中国的依法治国才有了最后的护法机构的保障。这同培养真正法官的标准背道而驰。
来源: 陈有西学术网 进入专题: 司法改革 。[9]王胜俊,1998年3月任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秘书长。总之,业务活动的各种工作细节、工作程序都处处体现着一把手对于组织业务的有效管理,都为一把手的直接管理预留了作用空间。
步超,单位为北京大学。到基层公干时可以混吃混喝,在单位时可以自建小灶,出入都是公车代步,每年还有机会到各地甚至国外考察学习。虽然有时两者可能没有直接的隶属关系,但是对方也是愿意拿出这样一种下级的姿态来表示友善和敬意的。他们这样做既是被迫的,又是自愿的。
我想,主其事者,如若也把此作为一个真问题的话,或许就能从历史中获得某些启发。只要不突破三定方案,一把手可以临时合并下级职能机构,决定工作人员的最终录用辞退、调出调入,在辅助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以及两者各自之间调整个人的工作岗位。
甚至被领导者本身的职业目标就是去获得一把手那样的地位。尽管不可能像封建时代那样对人随意颐指气使、擅作威福,但除非是圣人,在这样的环境中谁能避免自己不变得贪图享受、气量狭隘、骄傲自大、进而独断专行、飞扬跋扈起来?人都会有世俗层面的追求,渴望被尊重,希望获得成就感,但这样的环境下只会刺激人的这种欲望被畸形地放大,让人沉溺于这种氛围中不能自拔。为何这样说呢?首先,正式制度已将开展本单位业务活动的指挥、监督之权集中于领导本人。尤其是这种被捧得已经气量狭隘的领导就更不可能了。
所以,把向一把手方向发展作为职业目标的人,在走群众路线的同时,不走上层路线,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这种工作氛围,难道就不会对人的精神世界产生消极影响吗?在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一把手制度其实就创造了这样一种能够集中满足许多人物欲追求的工作岗位。甚至,单位自有资产如何使用与管理,比如能否出借、出租某项资产,仍然是一把手说的才作数。当一把手恰能让他们经常被各种人捧着、哄着、伺候着。
每个人的体验都是新鲜与独特的,作为一个局部的观察,尽管不能免除由于观察范围的狭隘所导致的结论的偏颇与疏漏,笔者仍试图从自己对一把手制度的直观感受中梳理、概括出一些或有意义的经验现象与结论。它几乎只有行动,没有意志。
说得轻了,这是对来公干的人表示客气,说重了则是为了让领导们更有尊严感、地位感。领导班子成员全部到齐,围坐一桌,按照餐桌上的讲究来说话、敬酒。
于是,领导也就对某些问题变成了真正的专家,成为了半君半师,亦君亦师的高人。比如,领导发表讲话,与会者若有默契地都会适时作出认真记录状,即使所谈内容有时多数人都会觉得无关紧要。既讲业绩工作,又要打好感情牌。这首先意味着,组织的意志来源是最为确定的,避免因顶层组织内部的难以协调,缺乏明确、及时的意思过程而限制组织的行动能力。各种正式的制度与非正式的惯例、甚至仪式都支撑着、塑造着作为至高等级、组织中心的一把手之绝对地位,领导的权势渗透到了单位生活的方方面面。此外,对下级组织的工作,上层还要不断地督促、考核,确保工作质量。
一项不符报销范围的支出,领导的特批就可以暂时让制度靠边。有的人沉溺于奢侈的享受,一把手的各种待遇自然是超乎寻常标准的。
个人职称、职务、级别的升降,如按照法定程序完成,这也是一把手认可的结果,因为,即使满足了晋升的标准,领导也可以压着评审材料不予申报,或者不积极申报。一把手的衣着也是全体工作人员穿着方式的指南针。
组织的功能首先被分解到几个并立的、专业化的组织板块。而一把手能核准报销的金额数自然最大。
一旦到了,公务接待一般也是下级单位主动奉上的。于是,让他与别人一样挪动行李,自然会火冒三丈了。只是同僚认可,令民主测评过关根本不够。被捧杀的领导,因任性专断而致决策失误的风险更大,因追求虚荣浮华、丧失职业操守进而腐化堕落的可能也更多。
因为一把手既然掌握着组织权力,掌握着对工作督导与质量审查的权力,那么他们只能以讨好领导、维护领导权威的方式行动。总之,大到单位的工作方向,小到工作人员的津贴福利发放、工作餐的伙食安排,国家的政策、制度在一把手面前都具有了充分的灵活性。
成为了本单位活动范围内中一种近乎至高的存在。而各有所求的人为了与他搭上私人关系,也会送上各种各样的享受机会。
有的人爱慕名位,能在被别人的仰望、追捧、奉承与颂扬中获得飘飘然的尊严感如果一把手到基层的对口单位去公干,不论是否符合警卫工作的规定,对口单位的公车一般也会开到进入本地的公路入口处恭候一把手座车的到来,然后为一把手引路、开道。
怎样才能成本更低、更有效地将这个行动结构激活,使之既充满行动的活力,同时各组织分工又相互协调,并且活动质量可靠呢?这是一个组织问题。说得轻了,这是对来公干的人表示客气,说重了则是为了让领导们更有尊严感、地位感。尽管不可能像封建时代那样对人随意颐指气使、擅作威福,但除非是圣人,在这样的环境中谁能避免自己不变得贪图享受、气量狭隘、骄傲自大、进而独断专行、飞扬跋扈起来?人都会有世俗层面的追求,渴望被尊重,希望获得成就感,但这样的环境下只会刺激人的这种欲望被畸形地放大,让人沉溺于这种氛围中不能自拔。步超,单位为北京大学。
假如这项费用与业务活动不太相关,也可以以业务活动之名予以开列。组织的功能首先被分解到几个并立的、专业化的组织板块。
而我这样的被领导者,要么一边感慨象牙塔里的正面教育多么虚伪,然后一边老老实实地为求在制度中生存、成长按照环境的要求一步步自我矮化,或按照更流行的说法被体制化,成为维护这个充满自我腐蚀的风险之制度的一部分,要么按着自己的性子走,等着碰到钉子、碰到头破血流时后悔的那一天。在中国,不论是机关还是国有企事业单位,通常其正职领导被很形象地称为一把手,很有独臂擎天、一言九鼎的意味。
健康的灵魂也就不可能不逐渐受到腐蚀。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一个个被精神腐蚀的被领导者们。
本文由隔壁老李于2022-12-21发表在极致时空,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nlzti.onlinekreditetestsiegergerade.org/18781/8493.html
上一篇
北京地区进一步深化商业车险改革
有话要说...